“宁都藏书第一人”
在宁都,了解曾建新的人都说他是“宁都藏书第一人”。笔者近日参观了曾建新的藏书库,深感此言不虚。

曾建新家的三层楼房竟有两层是书库。屋内书籍堆积如山,密密麻麻的书柜书架摆满了房间。行走其间,如同徜徉于书的海洋。据粗略统计,目前他的藏书量已达3万余册(份)。
曾建新的藏书不仅量大,而且种类内容也非常丰富。他的藏品中,有书籍、报纸、杂志、连环画、画报、地图等。他收藏的书籍中有清代线装书200册,民国时期书籍300册,马恩列斯著作500册,各种版本的毛主席著作1500册,党史类著作500册,名人传记600册,生活旅游类书500册,地方志、年鉴400册,文学书300册,医学书300册,辞书600册,共计5700册。他收藏的报纸含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及各种纪念专号、号外等。他收藏的杂志有创刊号、试刊、终刊号、复刊号、纪念号、特刊等。他收藏的连环画含电影连环画、戏曲连环画、手绘连环画及名人绘连环画,共计5000余册。他收藏的画报有1000余册,且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他收藏的地图既有各省市的地图,也有城市旅游景点图,有民国时期出版的,也有新中国初期出版的,有16开本的,也有袖珍地图,计1200余册(张)。此外,他还收藏伟人画像及各类宣传画、老笔记本。走进他的藏书室,面对这些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印刷品,一种历史感扑面而来。
如痴如醉的收藏者
曾建新的收藏时间并不长,也很偶然。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喜庆之日,曾建新因客运出差在广东汕头市,恰逢汕头《特区时报》在街头免费发送当天的喜庆号外。他怀着好奇之心,也拿到了一份。这份版面设计漂亮、内容丰富的号外令他爱不释手,便把它珍藏了起来。这份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号外,是他的第一件收藏品,而且吸引他走上了收藏之路。从此,他一看到精美的报纸就有收入囊中的冲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收藏的种类也逐渐增多,由单一的报纸收藏增加到书籍、杂志、连环画、画报画册、老笔记本等等。数量也由最初的一份发展到今天的数万册(份)。
开始搞收藏时,曾建新也上过当受过骗,买过不少废品赝品。有个别利欲熏心的人得知其爱好收藏古籍,就把一些新近翻刻用茶叶水浸泡过的赝品拿来卖给他,他照收不误,结果浪费了钱又没买到真品。为了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他订阅了《旧书信息报》(后改名《藏书报》和《大众收藏报》)。他认真学习报上的每一篇文章,从中获得收藏知识,增强了鉴赏水平和识别能力。如今,伪装仿制高超的书画刊也难逃他的慧眼。
曾建新的藏品主要来自书报摊和废品收购站,他说这些地方的东西更便宜。他一有空闲就往废品收购站和书摊跑。废品收购站的废品堆积如山,踏进其间,一股霉气扑鼻而来,而他却不怕累不怕脏,每次来都要翻上几个小时,从中寻找自己所需的藏品。而书摊的老板一看见他来了,就会嚷“我们的上帝来了”,因为他每年花在书摊上的购书款就有万余元。
宁都的藏书爱好者都说,曾建新藏书已达如痴如醉状态。曾建新为获得一本好书,会不厌其烦上门求索,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一次,某书摊老板收到一本1948年东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的《毛泽东印象记》,这是一本较为珍贵的红色收藏品。书摊老板也是个藏书爱好者,打算自己收藏而不卖。曾建新知道后,一次次上门讨买,这个老板就是不松口。曾建新不死心,一有空闲就去书摊老板那里磨泡。为打消曾建新的念头,该书摊老板故意开出了一个叫人难以接受的高价,谁知曾建新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下搞得该老板很尴尬,忙说:“开玩笑,开玩笑,我这书是不会卖的,你死了这个心吧。”话说到这个份上,曾建新却依然没有退缩。后来,书摊老板终于架不住曾建新的软磨硬泡,同时也为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最后还是松了口,将书转让给了他。
曾建新痴迷于藏书,只要是他看中的藏品,不惜重金也要购买。有一个姓陈的书摊老板搞到了一部清代刻的线装书《字汇》,曾建新知道后,立即上门索购。陈老板开价便要1500元。曾建新二话没说掏钱就买下了。笔者曾在曾建新的家中看过这部《字汇》,共14册,每册不足半厘米厚,平均每册花去100多元,这值吗?看着笔者怀疑的神情,曾建新解释说:“《字汇》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是《康熙字典》的母本。”他收藏有多种《康熙字典》,就缺这部《字汇》了。原来,这是填补他收藏空白的一部书。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为了收藏关于奥运会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书报刊,曾建新于8月7日专程从宁都来到北京。途经北京西站时,恰逢在散发《经济日报》号外,可惜他慢了一步,号外已经散发完了,他便请求已获号外的旅客转让一份。旅客们听说曾建新是千里迢迢专程乘车来北京收集奥运报刊的,都很感动,欣然给了他三份。在北京期间,他共收集到《经济日报》《北京日报》等8种报纸的号外100多份。

收藏为了回报社会
其实,曾建新是个下岗工人。他1992年从宁都汽车运输公司下岗后,自谋职业,入股经营客运,年收入3万多元。一家三口生活本是宽裕,然而,走进他家,既看不到一件较高档的家具或电器,日常餐饮也不过是一些粗茶淡饭。曾建新的爱人告诉笔者,曾建新对家中的日常生活开支控制得较严,而对买书却从来不控制,每年用于购买书报刊的钱都在1.5万元以上。到目前为止,他投入的购书款总额已超过15万元。
有人搞收藏是为了营利,而曾建新则不然,他买进的书从来不卖出,不管你出多高的价,他丝毫不动心。他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大家共同的财富,他收藏就是为了回报社会,为大家服务。200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他从藏书中精选了1000多件藏品,于当年8月16日至26日在县文化馆六楼展厅举办了纪念一代伟人邓小平100周年诞辰专题展,引起了轰动,观者络绎不绝。今年,曾建新又准备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展。我们期待他的展览能够获得成功。
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