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名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著
改编
绘画
出版社
颜色
 
崔永元“连环画传...
《风云2》征集令...
“小人书”带给他...
专家指点——什么...
哈市办全国连环画...
《中国生活记忆》...
中国生活记忆
贾世涛:小人书屋...
50元圆我 30...
辉煌60年 那时...
全国连环画交流会...
热销小人书传播大...
全国连环画交流会...
“新中国美术60...
小人书的故事
暑假家长热买80...
老人孩子争购"小...
《小麦的小人书》...
炒卡炒连环画 小...
本网观察:人人都...
老连环画奇货可居...
"小人书"重出江...
编给农村党员干部...
宣传画珍藏展试水...
追忆那泛黄的书页
各路出版大军精心...
连环画收藏何以风...
暑期社区小人书重...
专家论道连环画及...
“红色小人书”...
教你文革连环画收...
论道连环画及中国...
连环画收藏量价齐...
中国连环画没落因...
苏州藏家珍品赠军...
《连环画收藏防伪...
民校特色专业之艺...
收藏小人书近30...
童年的小人书伴我...
小人书老版新印受...
甘肃推出国内首部...
比利时连环画壁画...
连环画行情跌落谷...
连环画真的老了吗...
连环画讲述白塔寺...
记忆深处的暑假
"小人书"老版新...
连环画册《画说珠...
鲁迅名作《社戏》...
英雄儿女显英勇:...
法国昂古莱姆连环...
大开本连环画收藏...
岁月的细节:图书...
迪士尼出版连环画...
连环画《郎雀》手...
小学生绘连环画图...
小人书迷聚沈阳
老庄禅画
昆明近千册小人书...
国内首座“连博馆...
《公德礼赞》丛书...
孩子可以网上看连...
津派书画领军人陈...
称作品被侵权宜昌...
忘却不掉的记忆中...
他们将千册小人书...
小人书身价翻百倍...
外国名著连环画市...
旧书堆淘出稀奇宝...
长征连环画展登陆...
连环画为《金瓶梅...
中国国际动漫节:...
连环画《恽代英》...
第19届全国图书...
价廉物美的电视版...
上海出版界以世博...
向共和国60华诞...
沈尧伊大型长征连...
遗失40年旧书推...
册数最多的《水浒...
《三国演义》漫画...
大三国志展》将登...
程十发艺术馆揭幕
季全保《老常州系...
七旬翁收藏两万本...
连环画:儿童相见...
打败奥特曼要靠“...
《老常州系列连环...
沈阳:吴建中世界...
(图文)施宇和他...
同济大学殷正声:...
西藏博物馆获赠“...
图文:童年的连环...
连环画收藏者王伟...
“沈尧伊大型长征...
丁丁再创拍卖高价
《小马过河》成典...
宜昌画家孟庆龙再...
天津市一老人近十...
漫画有发展空间未...
连环画收藏行情看...
姜昆等名家力捧“...
动漫分级话题引发...
大连要打造自己的...
新版连环画价格走...
张树林:谁来救救...
“喜羊羊”团队揭...
动漫:本土原创越...
中国动漫中国脸民...
一笔“写”出一条...
《画皮》连环画的...
“宁都藏书第一人...
连环画能否再牛起...
    连坛知识
《小马过河》成典故

 
        彭文席,1925年5月5日出生在瑞安市飞云镇云周十八家村一个没落的读书人家庭。
   1946年在瑞安各地当小学教师。上世纪50年代起发表文学作品,1955年发表寓言《小马过河》,引起轰动,并入选小学教材。1957年用种种原因辞退回乡务农,在农村受到“四类分子”待遇,长达21年之久。1980年《小马过河》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省政府将彭文席重新招工,正式回归教师?
  采访对象:彭文席著名寓言作家(以下简称彭)
  专栏主持:金辉 都市报记者(以下简称金)
       
  题图/陈莉莉
  一天,几位朋友一起讨论分析一种社会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热烈,观点相左。一位朋友揶揄说,你怎么像《小马过河》中的小马,“耳朵风”那么软,不会独立思考……
  像这样把寓言《小马过河》中的故事作为典故应用在生活中已是屡见不鲜,不时可见,如同成语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般的熟谙。这是寓言创作的成功,在文学创作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确实,《小马过河》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其精髓在于结尾处小马的感悟:“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发表于1955年的寓言《小马过河》,语言优美,含意深刻,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作者是彭文席,29岁时的作品。50多年来,《小马过河》一直入选小学教材至今,并被译成英、法、日等十四种文字。历史往往会开不大不小的玩笑。1980年,当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时,《小马过河》被评为一等奖,可是连作者在何处也找不到,甚至有人说可能是外国人的作品吧。其实此时的彭文席,仍受到不公正的“四类分子”的待遇,在浙南农村的一所中学当代课教师呢。
  几十年过去了,彭文席也成了耄耋老人。他的现状如何令我们关注,于是我们特地驱车瑞安飞云江南岸的乡村采访。
  早春的浙南,四季的又一轮回开始了,原本脱去外衣,光着身子的树,泛出点点绿,爆出颗颗芽,长出嫩嫩的叶子。顿时,该绿的绿了,该红的红了,该开花的开花了,世界变得绚丽多姿,五彩缤纷。
  彭文席的家是浙南典型的农村民居,两间两层半新不旧的房子,没有都市住宅的张扬。黑黑的脸,花白的头发,眼神中透着凝重,他的样子就像一位厚道的老农,但从骨子里仍浸润着乡村教师的儒雅——岁月的坎坷在彭文席的生理、心理上的刻痕是随时可见的。他告诉我,几个月前,当我与他联系采访时,老伴正重病缠身,没多久老伴也撒手西去了,只得推迟采访。与彭先生交谈之后,他给我留下的是位蔼然仁者的印象。在他低矮的阁楼上,我们谈他与《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的新生
  金:您创作的著名寓言《小马过河》发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么一篇千余字的文章,入选小学教材沿用至今。听说,您现在每年还收到儿童文学作品选中和教材选用的稿费,是这样的吗?
  彭:是的。1980年以来,每年收到稿费,大约是千把元,最多的一次好像是北京同心出版社寄来的,是500元,一般的出版社一次也有200至300来元。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地区也有寄来,反正凡有儿童文学结集出版的,《小马过河》总会被入选,会寄稿费。海外的稿费都是寄到中国作协版权局转来的。其实这是对我作品的承认,该满足了,也不用计较几百元的钱。据《光明日报》几年前的报道称,《小马过河》已被翻译成14个语种,对外年发行量达26万册,我想现在会大大超过吧。去年香港方面来信希望同意将《小马过河》编入当地中文教材。《小马过河》上世纪50年代入选的是小学四年级教材,现在一般是三年级了,时代在前进,儿童的阅读水平在提高。
  金:您因《小马过河》一举成名,也许有人不知道您的大名,可一定知道寓言《小马过河》,请问您对寓言是否从小就喜欢的?
  彭:我从小喜欢看书,可以用手不释卷来形容,可能从我们祖上诗书相传相关。祖父是个破落地主,注重读书,我父亲从杭州省警官学校毕业,在嘉兴海盐当警官。我先在老家的私塾读过一年书,后来到海盐城中小学读了几年。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父母随难民逃到瑞安,我在郑楼温师附小,再到林垟,又到平阳万全中心小学就读,直至小学毕业。1946年,我从瑞安中学高中毕业后,家父病故,家贫不能升学,就在乡小当教师,也迎来了温州解放。此后,我全心身投入教学工作,1953年我在瑞安阁巷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当时。虽然工作十分的繁忙,可我仍坚持读书,而且还喜欢写作。记得第一篇发表的文章是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题目为《纠正错别字的经验》,想不到反映不错,收到不少来信。后来还就时任浙江省文联主席宋云彬刊登在《浙江文教》杂志上的《历史教学漫谈》一文进行批评,得到宋云彬的肯定。这样,可能有点自我感觉良好,感到怀才不遇,1953年就离职报考大学,结果政审不过关(因父亲在平阳县当过警察局长,1949年前病故),大学没有录取,之后成为代课老师。业余我也转向儿童文学的写作。
  金:《小马过河》语言优美,含意深刻,我们都是读着这篇寓言过来的,很想听听您当年创作时的情景,您还记得当时的创作是受什么启发而迸发出灵感的?
  彭:那也没有什么的啊。1955年,我来到莘塍中心小学代课,其它文章不想写了,但我的思想比较活跃,时常思考一些问题。那时正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受严文井、金近等儿童文学作家的影响,我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碰到问题劈头就问怎么办?于是萌发创作寓言而想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一个晚上突然跳出这样的主题,当晚就写出《小马过溪》。接着,将稿件寄到上海《新少年报》,这是份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报纸。不到一个月,稿子见报,题目改成了《小马过河》。记得稿费是13元5角,同事要我请客,我将零头拿出,请几位吃炒面。后来《新少年报》在报纸上开展读《小马过河》读后感的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把《小马过河》的影响力扩大了。1957年,北京市将《小马过河》选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继而各地的教材也陆续选用。《小马过河》是我寓言创作的处女作。
  《小马过河》的坎坷
  金:《小马过河》发表之后轰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界,成了您的代表作,可是以后您就再也没有作品发表了,待到20多年之后有关部门才找到了您,您能说说当时的情景吗?
  彭:《小马过河》之后,我还写过一篇,但没有发表。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我虽然没有划为“右派”,但被列为“政治不可靠”,辞退回乡。这样,连代课教师的资格也没有了。回到老家,又认为教师队伍辞退回来的,当然与“四类分子”一样。所以,别人的工分10分,我仅3.5分,“四类分子”开会,我都被叫到场,听训话。这时我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生活之艰辛自不待言。
  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散了阴霾,改变了我的生存状况。1979年,国家八部委联合举办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此前第一次是在1954年举行。上海《新少年报》将《小马过河》推荐上报,获得一等奖。然而,组委会找不到这件作品的作者,要求推荐单位将作者找到。极端负责的编辑到过上海外国语大学寻找,因为有人看过《小马过河》的英文版,怀疑是篇译文,后否定无果。又写信到瑞安县文化部门询问,又是查无此人,最后从发黄了的稿费汇款单上发现了“瑞安周苌小学徐立夫代领”,才找到了我。1980年5月30日,我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大会,从中央领导手中接过了获奖证书。
  由于我没有打成“右派”,也不是“四类分子”,是自动离职,无反可平,因此在参加浙江省第二次文代期间,省长薛驹特批重新招工,我才正式回到教师队伍。
  金:文学创作是美好的,如同百花需要春风春雨的沐浴滋润,可是我们的文学创作也曾遭遇寒冬的摧残,幸亏这个时代结束了,您也看到了春色。改革开放以来,您坚持创作吗?
  彭:我还算幸运的,看到了盛世。1986年退休之后,我在瑞安当了14年的《小花朵》杂志的主编,也写了一些寓言,但毕竟年龄大了,当年的激情没有了,我也知足了。
  金:是啊,我与您通电话时发现您现在还很忙,经常开会的。如今,《小马过河》不仅入选教材,听说还改编成连环画,您能说说其中的故事吗?
  彭:《小马过河》发表后,虽然我被辞退回乡种田,但出版社并不知道我的状况,因此教材选用照常,即便在“文革”期间也只停了二年。最早创作《小马过河》连环画的是《北京日报》的画家郑熹。那是195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约他为《小马过河》绘连环画,他仅用一个星期完成。当时,我也不知道郑熹何许人也,直到几十年后,辗转得知我们竟是同乡。今年他还给我寄来贺年片。
  再就是陈永镇了,也画过《小马过河》。那是1973年,当时他在合肥《安徽红小兵》任职。他用漫画手法创作了《小马过河》,并用10多国文字发行,发行数不少,几乎家喻户晓。开始我们也不相识,后来我们通过电话。
  《小马过河》的现象
  金:改编出连环画当然是好事,但我发现《小马过河》的影响力如同文化功能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去了,成了一个文化符号。电视剧《乔家大院》剧中的乔致庸想开票号,招来一片反对声,他竟是以《小马过河》的故事,最终说服了孙茂才。虽然这是个如同相声《公关战秦琼》般的笑话——1955年才出现的故事,怎么往前挪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呢。可是从这里折射出一个道理,您的《小马过河》已经被运用成了文学典故。您同意我的评判吗?
  彭:你说的在理。平日里,我在电视里也发现过这种现象,几个人在对话,不时有人比喻某人像《小马过河》中不会独立思考的小马。人们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可是知道《小马过河》这篇寓言,如我的孙子在北京经商,当说起《小马过河》的作者是他的爷爷,便亲近了许多。这说明《小马过河》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成了生活中的典故。
  金:我采访过寓言作家金江,我们曾经谈到温州寓言创作特别繁荣的现象。几年来温州,特别在瑞安,当代寓言文学创作氛围浓厚,形成了在全国影响颇大的“寓言作家群”。据说瑞安市有老中青少四代100多位寓言作者,出版的儿童文学专著达到30多部。我国寓言专著最高奖“骆驼奖”,温州市共有8人次榜上有名,其中瑞安有4人次,居全国之首。您作为寓言创作的前辈,对年轻一代的寓言作家群有何寄语吗?
  彭:寓言创作不能像投资那样很快见效的,可以说是无利可图的,所以要甘于寂寞,要有奉献精神,不然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瑞安的寓言创作确实不错,去年获得“寓言创作大市”的称号,这是像寓言作家张鹤鸣等有干劲干出来的,他有一批学生,对繁荣寓言创作有好处。今后只要把园地扩大,相信寓言创作还将更加繁荣的。
Copyright   神州共享   京ICP备09053905号
您当前的IP为:3.17.174.239 网速 测 试
技术支持信箱:lhhkf@163.com 在线支持QQ: 技术支持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1056661166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