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我与连环画的故事
 
《记忆深处的小人书》
重庆市北部新区鸳鸯镇 付娟娟

     因为女儿特别喜欢读书,我俩就经常到书店或者图书馆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常常在这两个地方一泡就是两、三小时,仍然意犹未尽。那天翻箱倒柜的想要给女儿多找些精神食粮,却意外地在书柜底部发现了几本有些发黄的小人书—《宝贝猪系列》和《红楼梦》之四,将它拿给女儿。女儿之前从未见过这样小巧的书籍,非常欣喜的接过去,小心翼翼的翻看。女儿宝贝小人书的表情,让我心生感慨,仿佛又回到自己童年时到小镇的书屋看书的情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物质生活稍微有所改善,但大多数城市边缘的家庭也仅满足了温饱,家里藏书甚少,与现在的电子书籍简直无法比拟。父母都在农村,每日辛勤劳作,忙于生计。我在小镇的学校上学,每天从家里带着一盅米和菜,每日早上就接上水,到学校的大甄子蒸饭吃。那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和我一样,花上5分钱,吃着这样简易加工的甄子饭。每日上午的课结束,我们就疯跑到食堂,找出自己的那一份饭菜,然后三、五几个一伙,挤到小镇上大大小小的分布着的书屋里。这儿成了我们中午消闲的最佳去处。这样的书屋当然不能和现在最低消费10元的书吧相提并论,总是一例的将各种小人书的封面贴成巨大的海报挂在门口,最新的图书放在最上面,标记着编号,按图索骥很快就能找到需要的图书。里面是一排排长长的矮凳,大家挑上自己喜欢的书,挑个位置坐下,就能将自己中午的时光在这里轻松静谧的打发。我也是在这里开始了自己课外知识的大普及。那个时候的小人书内容包罗万象:从古典名著到科普读物,从旅游知识到动物世界……二分钱一本的价格,让我过足了书瘾。我通常会精心挑选二、三本书,将自己放任在读书带给自己的悠闲时光中。印象最深的是自己曾经食不甘味的连续几天呆在这样的书屋里,读完了整版的《红楼梦》,里面的内容虽然精简不少,但生动的插图和配字足以让当时小学生的我对《红楼梦》这部名著有了诸多的向往,也引导着后来的我重新阅读原著。因为喜欢读书,当我逐渐长大,而小镇上的书屋却变得越来越少的时候,买书就成了慰劳自己的一种方式。我总喜欢在自己获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或者是女儿取得了进步的时候买一本喜欢的书,书籍成了我们的相互激励的媒介。我们会互相交流读某一本书的感受,汲取里面营养成分,女儿也在读书中成长起来,常常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些很有哲理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镇上的书屋基本已经销声匿迹,代之以装潢精致的网吧或书吧,网络书籍和装潢精美的书籍总是将娱乐八卦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你甚至可以在这里点上一份茶点,在食物的氤氲里一目十行。我却更加怀念小时候的书屋,没有任何装饰,只有鲜艳的图书封面,满屋的书香和渴求的眼神。我更喜欢那个时候书籍带给我的安宁,也让我的童年在小人书的陪伴下,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女儿对我小时候能够读很多的小人书,非常的羡慕。她希望妈妈能够多给她找些更好看的小人书出来,她不知道那些图书已经随着岁月留在了记忆深处。(完)

Copyright 2009 中国连环画出版研究会 神州共享(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